首頁 > 影像圖書館> 生態類-多拍多嘗試就會有進步

生態類-多拍多嘗試就會有進步

喜歡這篇文章嗎?


Canon 40D Sigma 180 Sigma EF-500 DG SUPER F13 7

這張黑翅螢發光的照片,讓 Winsun覺得最有成就感,回想當時能拍到此畫面,他直呼: 「真是太幸運了!」因為他一直想拍一張螢火蟲發光照,曾努力翻閱螢火蟲圖鑑,研究要怎麼拍。2008年試拍了三次,第一次用閃光燈補弱光,結果卻「吃掉」螢光,被朋友笑說:「看起來好像一隻蟑螂!」從錯誤中, Winsun學到了補光不可以補太強,拍螢火蟲身體,要用小光圈,拍螢光,則用大光圈。第三次,在長時間曝光,剛好又遇到螢火蟲發亮,而且一動也不動,終於讓他成功拍到了。

小祕訣 1:若發現有微風,造成被攝物晃動,可以用衣服或背包幫忙擋風。
小祕訣 2:全台各地有許多農場刻意復育螢火蟲,例如台北縣土城市,每年 3月到 5月是螢火蟲季。


Olympus E-100RS 無閃燈 3.5 1/40

要拍出這張樹蛙翦影的畫面, Winsun說,真的要碰運氣,因為樹蛙通常喜歡待在姑婆芋的葉梗上,他碰巧看見這隻樹蛙在大的姑婆芋葉上休息,讓他有機會捕捉到難得的畫面。而且要讓樹蛙擺出很自然的姿勢,讓人拍照,並不容易,如果幫青蛙「喬」好姿勢,青蛙就會亂動一下,有時按下快門的時機點,青蛙的姿勢並不一定是最理想的。

私房練功1 ──青蛙攝影小撇步

由於蛙類的皮膚具有透水性,為保持身體水分,蛙類大多利用夜晚、雨中或雨後,才出來活動。青蛙的主要棲息環境,包括農田、果園、水溝、池塘、山澗、溪流、山區的樹林底層或灌叢等等。

一到繁殖季,青蛙求偶時,會一直呱呱叫個不停。雌蛙聽到雄蛙的鳴叫聲,會被吸引而靠近,這時雄蛙就會跳到雌蛙的背上,呈現出抱接的交配姿勢,然後進行體外受精,通常會將卵直接產在水中或水邊,等卵孵化成蝌蚪時,就能直接在水裡生活。

無論拍生態或風景,最好要能看得懂氣象圖、雲圖,學會判讀濕度及能見度,濕度會影響到青蛙的活動力,能見度則牽涉到拍攝距離的清晰度,約20 到30 公里是最適宜的能見度,超過30 公里,就會一片霧茫茫,只能看近不能看遠。



發燒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