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影像圖書館> 蘭嶼‧飛魚季-大海子民與海共生

蘭嶼‧飛魚季-大海子民與海共生

  • 作者:DIGIPHOTO編輯部
喜歡這篇文章嗎?

拼板舟檔案

達悟族優美的拼板船,常是外人對達悟族文化的印象圖騰。在達悟人眼中,拼板舟不單只是賴以維生的工具,亦是有靈魂的家人,也是族人與海的連結、乘載人與神的工具。正因如此,拼板船的建造與下水都是族中一大盛事。

達悟族造船並沒有設計稿,就連船上的花紋亦是獨一無二的,所有的造船技術皆憑口傳與記憶所興建。拼板舟主要由船底及船首、船尾等三段龍骨,配合15到27塊木板拼裝而成,木板多寡端由船體大小決定,船身各部位使用的材料各不相同,並利用桑木釘、接榫、結綁及膠水拼合而成。

船底龍骨擇台東龍眼、蘭嶼赤楠、蘭嶼福木等耐磨之硬材;船首船尾須用質堅硬木如欖仁舅,來抵抗礁石碰撞;船舷側板的首選,則取質地輕軟的台灣膠木、麵包樹、木麻黃。各類船板用材之栽培需數十年,常是父祖植樹直到兒孫輩方取材製船,而取材後,又在附近重新栽植,有計畫的利用自然資源。

拼板船分為一般白船與雕刻船,雕刻船船首兩側各刻連續螺旋紋人形神像,兩頭彎曲處各刻同心圖,意指太陽,亦象徵「船之眼」,船腹兩側則以波紋裝飾,上下左右對稱排列。全船顏色則以紅、白、黑三色構成,紅色代表紅土、白色是貝殼灰、黑色則是黑炭。

大船入水一向是達悟族的大事,亦在此時才有拋船儀式,但由於近來達悟族不常作大船,所以現在要看到拋船儀式著實不易。達悟人拋舟歡慶大船入水前,全族男性勇士會穿著傳統丁字褲,面露兇像手握拳不停抖動並吆喝,接下來會抬起船身拋接,拋高前會前後搖動船身,讓扛船的勇士們能達到動作一致,向上拋則越高越好,以期趕走惡靈,亦有檢查船身是否堅固的作用。

近年對台灣本土文化的重視,讓逐漸沒落消失的原民文化,重新受到重視,也讓大眾有機會認識各族群獨特的文化美感。2001年開始,台灣的博物館與文化單位,開始斥資請蘭嶼傳統達悟族人打造大船,船雖然陸續建成,卻不被航行使用。

去年,族名為夏曼•夫阿原(漢名郭健平)的台東議員,因父親「船做好了怎麼不下水划!」一語,決定與紀錄片導演林建享共同發起大船計畫。首度集合蘭嶼島上六個部落、四組人馬,划著14人座命名為「ipanga na 1001跨越號」的大型拼板舟,由蘭嶼划船出發,跨越了阻隔蘭嶼與台灣間的黑潮到達台東,隨後再一路北上,繞過基隆到達台北,不僅讓蘭嶼造船文化能傳承下去,更證明海洋民族「海洋不是阻隔,而是通路」的觀點。


也可直立拍攝拼板船的曲線與大眼。(底片掃描,攝影:王汶松)
 

用廣角鏡頭拍攝成群排列的拼板船。(底片掃描,攝影:王汶松)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
  • 4頁 / 目前在第4
  • <<
  • <
  • 1
  • 2
  • 3
  • 4


發燒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