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影像圖書館> 利用層次營造深度感

利用層次營造深度感

喜歡這篇文章嗎?

一個好的故事要有開頭、中段敘述、結語等段落分別。大多數能引起觀看者強烈共鳴的攝影作品也一樣,只不過文章上的段落在這裡轉換為前景、中景與遠景。並不是在每一次的攝影當中都會考慮到三者間的搭配,然而能把它們好好安排的話,作品通常也會變得更有力道。

在影像中把前景、中景與遠景妥善安排,尤其是在風景攝影中,能夠增加作品中的空間深度。它能更容易把觀看者拉入影像中的世界,視線的探索也能更加深入。它彷彿能讓人感覺到一個立體空間,吸引觀看者在這個影像世界中駐留更久。它能增加作品的複雜度與結構。如果你希望觀看者在欣賞作品時能有身歷其境的感覺,創造出深度感將是重要的課題。


Canon 5D, 26mm, 1/160秒@f/8, ISO 100
印度,拉達克(Ladakh),帝釋寺(Thiksey Monastery)。還不到早上7點我們就已抵達帝釋寺,準備拍攝這場晨禱,或稱為puja。使用廣角鏡頭一方面可以獲得具有強烈視覺效果的前景,同時也能讓僧侶以及山岳在影像中有顯眼的呈現。在同樣的場景中若使用較不廣角的鏡頭可能就無法把前、中、遠景都納入影像之中。

在處理前、中、遠景時的最大挑戰是,一方面讓它們各自擁有強烈的視覺效果,一方面要能互相配合。如果三者在視覺上都擁有相同的重要性,也就是說它們吸引目光的程度皆相同,那麼將會令人不知從何看起,就像故事中的人物互搶鋒頭,不知誰才是主角。這之間的關係若處理的好,可以構成一個扣人心弦的故事。電影有兩個小時的時間能進行鋪陳,但相片則不然。如果利用在第4章中所提到的用影像說故事的方法,就能讓觀看者更容易被影像所吸引,尤其是吸引目光焦點的方法─例如明亮優於陰暗,銳利優於模糊等。或許你就能拍出一幅從前景到遠景都有銳利成像的作品,並讓視線隨著逐漸變小的物體,或隨著散落在深色湖面上的淺色岩石移動。物體逐漸變小如同往遠處隱去,引導觀著的視線從前景進入影像的更深處,在抵達攝影者所設下的終點─例如遠景中的落日或是獨木舟─之後,視線再度折回前景。如果把視線移動的路徑安排為S型,不僅可以拉長視線前進的路程,也能讓視線停留久一點,在影像中進行更長時間的探索。


  • 2頁 / 目前在第1
  • 1
  • 2
  • >>


發燒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