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影像圖書館> M模式的運用

M模式的運用

喜歡這篇文章嗎?

TTL這麼好用,為何需要M模式?

許多執著於「神燈」的攝影朋友們,會這麼仰賴於「神燈」,其中一個重要的理由是,現代閃光燈方便的TTL能力,讓閃光燈運用起來不需要瞭解太多原理及技巧,即可以將光線補的大致剛好的程度內。包含了 i-TTL, e-TTL...等,都是這種方便性補光下的科技產物。

然而,資深的攝影師終究不能長久仰賴於閃光燈的 TTL/i-TTL/e-TTL 模式,更多的場合,我們會需要閃光燈的M模式,可以穩定而直接地控制閃光燈的出力、光量、角度...等。

TTL容易誤判的情況

在實務面,閃光燈的TTL模式,至少有幾個容易誤判的地方--

1. 場景為灰暗的色調時,會誤判需要使用較大的閃光燈出力(尤其是主體沒有在中間位置時,通常我們會透過FV做閃光燈的曝光鎖定,或是直接使用閃光燈M模式來進行作業)。
例如,我們在苗栗山腳國小的日式教室建築群進行外拍,因為教室的外牆使用了黑色的建材,在拍攝過程中,便很容易失誤。

2. 在夜景拍攝時,遇到較暗、沒有光線的場景,閃光燈也會傾向於使用較大的出力,去將主體、場景打的明亮些。

3. 使用跳燈、拉起擴散板時。
這個時候不同廠牌的閃光燈,會有不同的反應,例如,Nikon的閃燈通常會判斷已使用了跳燈,而Nissin的閃燈可能就會使用較強的出力。

4. 在逆光時,尤其是壓光(強補光)的需求,閃光燈通常不知道要以更大的出力,來進行主體的補光,這個時候也是需要運用 M 模式,或是進行閃光燈的出力補償,來增加閃光燈的照明。

M模式的必要性

由此,即可以知道,運用閃光燈M 模式的必要性,我們可以依照當時的場景情況,來進行出力的調整。

只要熟悉了閃燈的M 模式,便可以創造更多的變化,更合乎需求的拍攝結果。當然,在閃燈M模式下,攝影者最擔心的是場景光線的劇烈變化,例如,陰晴不變的天氣狀況,一下子可能出了太陽,烈日當空,一下子又變成浮雲蔽日...,那就是相當嚴苛的挑戰了。

但是光線條件一變化時,有經驗的攝影者一定會馬上察覺,可以馬上改變閃光燈的出力。真的沒有把握時,再快速切換至 TTL 模式,以 +/- EV 來解決。


  • 2頁 / 目前在第1
  • 1
  • 2
  • >>


發燒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