廣角鏡的定義與人像拍攝要點
- 作者:孫宗瑋
4.景深效果描繪空間
這幾年數位單眼相機日漸普及,大光圈、淺景深的朦朧美,是讓許多人掉入“錢景深”深淵的重要原因。但拍多了淺景深的影像後,卻又覺得不論在哪個地方拍,拍出來的效果似乎都一模一樣,也因此反思,淺景深真的就代表美嗎?景深控制絕非一定規範,景深淺有助於描繪主體,景深長則能紀錄空間。
控制景深的三大要素,包含焦段、光圈、對焦距離,而超廣角鏡頭動輒 17–24mm的焦段,先天上便能提供長景深的效果。這讓廣角人像的創作有什麼樣的好處?一般貼近模特兒拍攝時,若景深過淺,則位移一點點就處於脫焦的狀況。而拍攝廣角人像,為了畫面各種元素,又或者微調角度來控制變形,往往與構圖前鎖定的焦點距離不同,此時廣角鏡深遠的景深效果,便能保證把模特兒拍的清清楚楚。
想讓整個場景都落在景深範圍內,用廣角鏡就對了。(攝影: kennychi) |
廣角鏡景深較長,能表現出延伸感。(攝影: kennychi) |
5.人景結合的利器
想要表現人與空間的關係,廣角鏡是最佳選擇,深遠景深能將人與景都忠實紀錄下來,並強調人與景的相對關係。但因為廣角鏡能將周圍大量景色收納進來,所以比採用望遠焦段拍攝人像時,更需注意構圖的基本能力。
雜亂背景容易將人物的主體性掩蓋,所以想簡潔構圖對視角廣泛的廣角鏡來說,是件相當困難的事。一般優秀的廣角人像作品,若不是拍攝場景本身就極簡、極空泛,否則就要利用仰角、俯角、高對比、框景等方式處理,可說是攝影觀念上減法構圖的代表,這也是許多優秀廣角人像作品的第一要件。
此外,國內知名攝影師 Alex劉純興,曾經在本刊專書中表示,廣角人像創作與拍攝風景並無二異,只是模特兒可以溝通互動,並配合攝影師來建構更完美的畫面。這一段話也顯示廣角人像更重視構圖的特色。
樹林呈現單純的垂直線條,讓畫面簡潔有力。(攝影: kennychi) |
廢墟中雖然雜物不少,但利用光比以及雜物種類、形狀相同,讓畫面不致雜亂。(攝影: kennychi) |
6.微光拍攝的好幫手
微光攝影是一般人常會碰到的狀況,以往沒接觸攝影時,大不了就是打開閃光燈,並針對被攝本體補光。但這樣的處理方式,往往因為與現場狀況不符,而喪失真實氣氛。
但微光下極慢速的快門,不僅手震動會影響影像清晰度,被攝者本身的晃動也會影響。早期防手震的技術較不普遍,手震動的影響較大,加上高感光度雜訊嚴重,微光攝影被視為極高難度的議題。近期防手震技術越來越普及,加上 DSLR雜訊抑制能力變強,讓越來越多人在昏暗的環境下,採用現場光拍攝。雖然有前述兩者的加持,但環境過暗時,被攝者的晃動還是無解,這時只有採用廣角鏡來減輕晃動的影響。
廣角鏡減輕晃動的原因,與物體在畫面上縮小,位移距離相對變小,等同快門時間內在畫面上幾乎等於靜止。
我們常提到安全快門,是指不同焦段鏡頭要手持拍攝穩定影像,所需快門的最慢限度,一般都以鏡頭焦距的倒數為基準。事實上這僅只是經驗法則的歸納,依據拍攝者自己的穩定程度及相機配重,都會有所差異,不過大體上「焦距越短,安全快門越快」的原則是不變的。原因在於廣角鏡通常較為輕巧,鏡身長度也較短,與相機搭配後重心落在手掌上,有助於穩定拍攝。而這也是廣角鏡適用於微光攝影的原因。
例圖中是 Kennychi利用 Canon EOS 5D單以街燈微環境光,拍攝的廣角人像,經常感光度設定 ISO 1600,並採用光圈 F/1.4的狀況,快門還是只有 1/25秒。所以 Kenny選擇廣角來拍攝,成功拍下現場特殊氛圍。
廣角鏡的安全快門較慢,能確保影像穩定。(攝影: kennychi) |
利用廣角鏡微光攝影,能忠實紀錄拍攝當時的氛圍。(攝影: kennychi) |
- 本文摘自DIGI PHOTO《DIGI PHOTO 1.2月號/ 第35期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