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影像圖書館> 重返全幅鏡時代(上)

重返全幅鏡時代(上)

喜歡這篇文章嗎?

數位單眼相機的區分-什麼是APS-C與135全片幅

目前市場主流的數位單眼相機是以135底片相機為主要發展結構,但是受限於影像感測器的尺寸與原來傳統底片的成像範圍有差異,於是在鏡頭的使用及設計等方面,變得有點複雜,常搞得攝影新手搞不清楚。

目前市面上的數位單眼相機也是以此為基本的分類標準。所使用的感測元作尺寸,主要區分了三種,一是4/3系統,最多廠家及機型使用的APS-C片幅,以及本期要介紹的135片幅等。

一般我們的攝影同好口中所謂的「全幅」數位機身,意思是指這類數位相機的影像感測器(CCD或CMOS)它的成像面積的範圍與傳統的135底片的成像區域相同。這樣的影像感測器當然比一般的所謂APS-C或是DX數位單眼大上很多,但並不是最大的。在專業領域還有更大片幅的感測元件,但這類型的相機是植基於傳統120相機,和本期封面故事探討範圍並不一致,故不在此討論。


從外觀來看,使用全幅及APS-C片幅感測器的數位單眼相機,外觀上並沒有太大的差異,但在鏡頭的選用上,會有不同的思維。

自今年秋季起,攝影愛好者有更多的選擇,售價低於新台幣10萬的全片幅數位單眼紛紛上巿,圖為今年推出的三款全幅機,一起來享受解除封印的全幅鏡頭的威力!

混亂的數位單眼相機片幅

為什麼數位相機的感測元件尺寸會這麼複雜又是4/3、APSC及全幅?如果回顧底片相機的發展,底片的尺寸規格也是各廠商有自己的做法,正市場的汰換才逐漸形成135、120及4×5等較為統一的規範。

數位相機影像感測器因為數位化的需求,近年才普及並發展於數位單眼。以生產的良率及成本來說,早期要做出和135底片片幅一致的感光元件,成本尚無法為大眾所接受,而APS-C這個尺寸,就在實用性及成本上取得一個平衡點,故在單眼相機發展的初期,獲得各大廠的支持,一度成為數位單眼相機片幅的主流。然而在技術成熟及成本降底之下,感光範圍和傳統底片相同的全片幅機身,也即將在年底逐漸形成另一波不可忽視的主流!

至於4/3系統,則是以Olympus為首,主要是在考量135單眼相機的結構,對於135或是APS-C 片幅的影像感測器來說,仍有不少先天上的限制,於是放棄了135系統,而重新發展更適於數位影像感測器的4/3系統。


4/3系統的出現,主要是想突破數位相機感測元件上的限制,讓每一個微小的感測單元都能得到最好的受光,使得整體影像品質平均而優質。



發燒推薦